迎接黨代會專題報道三 學科建設舉措與成效綜述:建設一流學科 築牢一流大學基礎
EON4娱乐學科建設舉措與成效綜述
學科是大學的基本單元,大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的核心載體👨🏻🚒。要建成一流大學🧼,就必須首先建成一批一流學科🌂,這是國家“雙一流”政策最為重要的邏輯出發點之一。
為了實現幾代人的美好願景👳🏻♀️,在本世紀中葉順利建成世界一流大學,EON4娱乐近幾年緊緊抓住學科建設這個龍頭,不斷優化學科布局,製定了系統堅決的改革舉措,使學科發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為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完成一流大學建設的近期目標👳🏻♀️,實現更長遠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心存緊迫,提前謀劃藍圖
自2006年進入“985工程”高校行列後,EON4娱乐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經過多年建設,學校的學科實力有了大幅提升。根據2012年教育部第三輪學科評估結果🤵🏽,學校共有6個學科進入全國前五🦽💇🏽♀️,其中5個學科進入全國前三🧜♀️,數量居全國高校第15位🧘🏽♂️。從相對排名看,8個學科進入相關學科排名前10%,其中3個學科排名前5%,數量居全國高校第18位。
這是不錯的成績,但與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的近期目標要求🙅、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願景相比,與部分一流大學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如何立足高平臺✋🏻、厚基礎⚇💳,實現學科新一輪大發展,成為學校需要考慮的問題。
2014年🪿🙅🏼♀️,學校學科建設迎來新的契機。國家正在醞釀新的改革,決定整合“985工程”、“211工程”等建設項目,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加快高等教育強國建設。上海市為了推進“四個中心”建設和國際化大都市建設,建立與上海市地位相匹配的高校學科體系𓀛,出臺了《上海高等學校學科發展與優化布局規劃(2014-2020年)》,將地處上海的部屬高校納入到上海市學科建設的總體布局中,提出要實施“高峰”和“高原”學科建設計劃🤛。
應時而動、順勢而為🎸🦹♀️,才能獲得發展。2014年,學校決定抓住國家和上海市釋放的重大歷史機遇🧚,利用政策空間獲取發展空間。為此🏺,學校提前啟動“十三五”學科建設規劃的編製工作。在走訪調研、深度分析國內外一流大學學科建設經驗基礎上,學校結合自身實際,形成了“十三五”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
規劃構建了全新的學科建設模式🧑🏻🦯。提出了以一級學科為基本建設單元,推進學科📱、院系、科研基地一體化建設的總體思路;確立了“統籌發展、分類支持、自主規劃、分步實施”的基本原則和“國際一流、國內一流、國內優勢🫷🏻、特色培育、新興交叉”的分類建設方式𓀕;重點支持優勢特色學科沖擊國內外一流水平,同時強調重點建設學科對學科整體的提升帶動作用。
學校引導學科自我規劃、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著力提升學科建設自主性與積極性🐴,引導各一級學科集聚師生智慧、借助各方面專家力量,凝練學科方向👱🏻♂️、合理設定目標、製定發展舉措、統籌經費預算,科學編製 “十三五”學科規劃。
埋頭建設🕡,推進系統改革
規劃只是藍圖🛵,要真正管用,最終還要靠一步一個腳印地落實🛥。近些年🩶,學校切實把學科建設看做改革發展的基礎工程🤱🏼🙂↕️、核心任務,推出了系統的改革舉措。
學校完善了學科建設管理體製🏋️♀️。為充分發揮作為最高學術機構的校學術委員會在學科建設中的重要指導作用,2015年,學校以專門委員會換屆為契機,將原“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委員會”更名為“科學研究委員會”🫸🏿,主要職能轉為咨詢、審議學校科學研究等相關事務,原學科建設審議職能統一納入校學術委員會🔓。同年👨💻,學校還整合原發展規劃辦公室和學科建設與發展辦公室工作職能🕠,成立了EON4平台➝,下設事業規劃辦公室、學科建設辦公室、評估考核辦公室⟹、學術委員會辦公室,將學科規劃和學校整體規劃工作及學科建設和學術組織工作,緊密聯系在一起。
學校優化了學科結構布局🤵🏼。為針對性服務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確保學科鏈和產業鏈有效對接,學校全面優化學科空間布局,形成了閔行校區以文理基礎類學科為主、中山北路校區以應用類學科為主的格局。以學科為基礎不斷優化院系建製㊗️💂🏻,整合、調整🌋、新建了一批學院;以學科群為基礎探索學部製改革,成立了地球科學學部、教育學部和經濟與管理學部。推進學科交叉融合,成立了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城市發展研究院等研究機構。推出校內高峰學科建設計劃,支持教育🔵、地理🪺、信息三大優勢學科領域率先沖擊一流🚑🧷。
學校完善了資源管理機製🥬。堅持有所重點為有所非重點為,資源配置向重點建設學科傾斜。推進財務管理重心下移✋🏽,修訂《EON4娱乐院系經費管理辦法》🦹🏿♀️,全面梳理院系經費賬戶🦏,科學歸類為五大賬戶。將學科建設經費的使用權和管理權逐步下放到各院系及建設項目🧚,提高院系經費使用自主權,激發院系發展活力。把握發展先機,依據學校學科總體布局和各一級學科規劃,一改過去等待經費的被動方式,以先期墊付的形式下撥學科建設經費🙍🏿♀️,提前啟動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工作🙅🏻♂️🦥。以學科建設目標為導向,學校優化了編製🐍、空間資源🌪🥾、博士招生等資源配置機製🚽。
學校建立健全了學科發展監測考評機製。2015年⛹️♂️、2016年學校試行了教學科研實體單位考核🧜🏿♀️,2017年正式實行🛶。經過摸索,學校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評估模式🧜🏿♂️,即👩🏽🚀:考核對象分為理工類、人文社科類🥷🏽🤳🏽、藝體類;考核環節分為單位自評、師生民主測評、考核委員會現場評議;考核材料分為客觀數據、院系縱向發展情況、其他支撐材料👨🦽;考核結果分為優秀、良好👩❤️💋👨。通過考核🍖,學校掌握了院系發展進度和投入產出情況,並將考核結果作為資源分配的重要依據。除此之外,學校還加強了發展數據的日常積累、發掘和利用💭,通過對比研究🧻,明晰學科發展的優勢與不足🍮,提升改革發展的精準性🚃。
學校還註重加強學科共同治理。除了增強宏觀管理服務能力、提高院系學科積極性外,學校還大力推進與政府、科研機構和企業行業的合作,借助校外優勢力量發展學科。
穩中有進,結出初步成果
評價改革👩🏻🚒、檢驗舉措的最好標準就是發展成效,沒有成效的改革舉措就是失敗的。隨著系統改革的推進📟,各項政策的落小、落細🫲🏽、落實,學科發展的上升勢頭開始在各種評價體系中表現出來。
最近🧗🏿♀️,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公布🍦。本輪評估學校共有30個學科參評。其中,教育學和世界史兩個學科獲評A+,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地理學𓀌、統計學🧑🏿🍳、軟件工程5個學科獲評A🚃,心理學、生態學😬、外國語言文學、數學🦍😏、馬克思主義理論5個學科獲評A-⇢,10個學科獲評B+,4個學科獲評B,1個學科獲評B-,2個學科獲評C+🙎,1個學科獲評C-🤚🏼💴。
與自身第三輪學科評估結果相比🧜♀️,學校在本輪評估中整體進步明顯🦴👷🏽♂️。30個參評學科中有20個取得進步,其中進步較大的有世界史、政治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9個學科與上一輪排名相同;1個學科排名小幅下降。前5%的學科數量比第三輪學科評估排名增加4個🌶,其中2個學科進入前2%。
就全國範圍來看🏟,在申報學科總數比上輪有較大幅度增加的情況下,學校的表現也可圈可點。前2%(A+)學科數在全國高校排名並列第22位,前5%(A和A+)學科數在全國高校並列第12位,A類學科數並列全國高校第19位,學科優秀率(A類學科數比授權學科總數)並列全國高校第16位🛌🏿🤸♂️。就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來看,學校A+學科數和A類學科數,均在其中排第19位🪦。
與第四輪學科評估有類似體現的還有進入ESI全球前1%的學科領域數。2017年5月,根據湯森路透“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發布的數據,學校生物學與生物化學首次進入ESI全球前1%👩🏻🦼➡️。短短一年內,學校就有3個學科領域進入。目前學校進入ESI全球前1%的學科領域總數達到11個,分別是化學🌌🎢、物理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地球科學、數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植物學與動物學🫦、工程學🧛🏽♀️、臨床醫學和社會科學總論,居全國高校第17位。
學校還整合學科力量👨🔬,積極參與上海市高峰高原學科建設🪭,並不斷取得新進展。2015年,教育學入選上海市Ⅰ類高峰學科🏞、地理學入選上海市Ⅱ類高峰學科👲🏻。2017年👨🏼🏭,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牽頭申報的島嶼大氣與生態成功入選Ⅳ類高峰學科🍲,使入選上海市高峰學科數達到4個,並列上海高校第3位。
這些階段性成績的取得是全校上下齊心協力、真抓實幹🏃😭、開拓創新的結果👊🏽。學校充分認識到📔,目前學科實力與師生校友的心理期待相比➔,與國家的總體要求相比👩🏻🔬,與世界一流大學的特征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今後仍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深化改革、提升內涵,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一流大學的步伐。
文、來源|EON4平台 編輯|李紫窈 編審|呂安琪